
關于撰寫目錄的順序,各個家族之間也有所不同,目錄和序言、凡例間的順序可根據自己家族需求確定。而目錄的撰寫,是將譜書所載內容的各類、各項題目,依順序匯錄于宗譜的前面。目錄的作用在于:既統其后所載概況,同時,也備分類尋檢查閱。
自古以來,所有的籍典書目都要歸納并按照一定的內容分類編排次序,集大成而概目錄。具體到某一部書籍,依其主題內容分章表達,為明晰全書梗概,“分部題目,頗有次序”,這也就是一書的目錄。
至于家譜,雖屬史類,但涵蓋的內容和范圍與史相差甚遠,因此,譜的編目,只是有近于史的形式,一般序次為:
一、題名錄,即修撰者名單;
二、凡例;
三、譜序;
四、世源;
五、世系圖;
六、派序并派字;
七、宗規、家范、家禮;
八、服制圖;
九、浩命、恩榮;
十、傳記及節孝傳略;
十一、先祖像圖、宗祠、族產、墳瑩山圖;
十二、歷屆修譜題名錄;
十三、領譜字號;
十四、捐輸名目;
十五、居地遷地;
十六、財政收支;
十七、附錄;
十八、后記。
現代重修家譜,在原編目的基礎上,依其內容的分類增加了有時代色彩的新內容,因此,在編目上有了一些調整。例有某總譜分十編,依次為:
第一編 ,先祖像圖;譜序;前譜序;凡例;前凡例。
第二編 ,本姓姓氏淵源史料;世系源流;先祖及分支圖。
第三編 ,本宗的歷史史料并考證。
第四編 ,本宗大事記、傳記。
第五編 ,本宗派語;宗祠;宗戒;家范。
第六編 ,古禮制(含祭禮、婚禮、喪禮、五服制度、葬禮)。
第七編 ,歷屆修譜名目,歷屆領譜字號,歷屆入譜人丁統計資料;主要居地及遷徙;社會公職人員,實業人士錄;文化學歷、學位、學銜統計錄。
第八編,本屆續修文件、文告匯編。
第九編 ,藝文。
第十編 ,總世系圖表。
卷前為族人主要居地地圖,照片資料,前言,本屆編修名單,總目錄(含分房或分支目錄)。這種編目的改進,具有更好的連貫性,尤其是在本宗的歷史問題上,既保留了原有的資料,也作了考證的說明,對克服譜史不實的情況有了重大的改進。有的宗族為提高宗譜的使用價值,還專門編錄了族人速查表,附錄于后,這便是獨具自家特色的創新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