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常理,只有長輩給晚輩取名,沒有晚輩給長輩取名的。這個理大家都懂,因為其本人出生的時候,啥都不知道,當然只有長輩給晚輩取名字嘛。至于名字的好壞,都來源于長輩學問如何,哪怕叫狗剩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除非你長大后自己給自己換名,但這個權限只限于給自己取名。
以前族譜使用的都是繁體字,先祖的名字也都是繁體字。其實,修譜使用簡化字修譜的情況下,給先祖換名的情況就會很多。那么,是不是修譜就不該使用簡化字?繼續使用繁體字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修新譜的時候,能不能給先祖換簡化字的名字,是對還是錯?
小編今天就來講講,修譜的時候,如果老譜上先祖的名字是繁體字,該不該簡化?
這要分兩種情況講:
一、新譜繼續用繁體字
如果新編修的族譜繼續使用繁體字的話,族譜上先祖的名字就不必用簡化字了,直接沿用繁體字,這樣就不存在給先祖換新名字問題。依小編修譜情況來看,目前新編族譜用繁體字的趨勢已經越來越少了,堅持族譜使用繁體字也大多是農村年長的一些族長,對繁體字情有獨鐘。既然非要堅持,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但仍然涉及到一個問題:新出生的人員,目前所有證件姓名均使用的是簡體字,當族譜上使用繁體字的時候,會不會給新目前使用新證件的人造成困惑?會不會讓族人把名字與實際人對號產生困難?如何修譜負責人堅持使用繁體字修譜,這個問題也不得不面對。因為小編不建議負責人修譜使用繁體字,所以也就不存在修譜的時候給先祖換名問題了,故此話題不展開講。飄過!
二、新編族譜使用簡體字
這個是小編今天要講的重點。目前新編族譜使用簡體字已經是一大趨勢。那么使用簡化字修譜的時候,該如何做?小編的建議是,所有除先祖名字之外的文字,全部使用簡化字,而先祖名字出現在新族譜中的時候,繼續使用繁體字。即所謂的老人名字繁體字,新人名字簡化字。
這樣一來,族譜就出現了繁體字和簡化字混用的情況,與小編以前一直倡導的族譜前后統一性相矛盾。
當然啦,這的確是一個問題。雖然這是個問題,但這個問題與統一性相比,老人名字使用繁體字還是利大于弊的。
小編來講講其中的道理。以四九年之前為例,繁體字在總量上比簡化字多不少,不少繁體字與簡化字在使用上更加準確。如:發、發、髪。后面兩個字同樣為讀fa,其字義則完全不同。古人給后代取名的用
fa的時候,肯定不會用“髪”,而會用“發”。還有很多老譜上的人名用“啟”,雖然此字與“啟”字同音同義,但在繁體字的時代,顯然是沒有啟字的,這樣一來,是不是因為修一次譜,就把自己先祖的名字給改了呢?
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別
小編今天不討論繁簡字的改革是否科學和合理,但目前存在的現實是:有些繁體字在簡化過程是可以互換的,就是一個繁體字簡化成簡體后,可以互換回去成了繁體字,如:嚴=嚴。有些字卻是不能逆向轉換的,如:傅=付,付≠傅。小編以這兩個簡單的舉例就可以說明其中最核心的內容。
作為特殊符號的名字,不同與行文中的一般漢字。每個家長給孩子取名的時候,都賦予了特殊含義,已經不單是一個可以混同行文中的漢字意義。名字中的一個字的改變,或者簡化,就基本喪失了原來名字意義。
小編見過很多老譜上兄弟之間的名字,可以看出長輩為小孩取名是非常用心的。如老大名字中有“木”字旁字,后面兄弟名字中均以“木”字旁選字,以“鳥”字旁選字的時候,后面兄弟名字中均有“鳥”。這樣很容易就讓人知道是親兄弟關系了。但有些字被簡化后,偏旁部首就可能會發生改,新譜采用簡化字,先祖取名的學問以及寓意也就大大打了折扣了。
講到這些,可能有人會問,小編這樣講,是不是鼓勵大家修譜都用繁體字?也不對,小編一直主張新編修族譜用簡化字,一是簡化字成為法定漢字,肯定有其合理的地方。再者,目前絕大多數人所學均為簡化字,又不是特殊職業,要求族人去研究繁體字,所以新族譜使用簡化字也是適應目前閱讀和書寫環境。
新修族譜,如果手上的老族譜使用的是繁體字,先祖的名字,還是用繁體字比較妥善。至于四九年以后出生的人員名字,就全部使用簡化字。即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雖然這給校對以及電腦錄入和族譜前后的統一造成一些麻煩,但這樣就是值得的。
如果你們的族譜已經將原來的繁體字在前二三十年修譜時改成了簡化字,建議還是參照繁體字的老族譜,將族人中的名字改回繁體字(僅限四九年前出生人員名字)。那些沒有老譜的情況,修譜時也沒有了繁體字和簡化字之爭,全部使用簡化就行了。